校属各部门、各单位:
为进一步落实学校 2025 年春季工作会议部署,强力实施“人工智能行动计划”,推进人工智能入脑入心入手,全面提升教职工人工智能素养,现组织开设“人工智能素养训练营”系列讲座。“人工智能素养训练营”由党委统一领导,党委教师工作部、本科生院、研究生院、人事处、信息化处、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、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、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联合组织。训练营聚焦人工智能发展趋势,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系列讲座及实践辅导,内容覆盖 AI 基础理论、AI 工具使用、AI+ 教学科研、AI+ 管理等方面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培训对象
全体教职工
二、培训目标
(一)了解 AI 基础理论。理解人工智能对传媒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,了解人工智能核心概念及基本框架。
(二)熟悉 AI 工具使用方法。熟悉主流 AI 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,掌握关键操作技巧,能够将 AI 工具应用在日常工作场景中。
(三)提高教学科研质量。探索 AI 在教育教学与科研中的创新应用,利用 AI 丰富教学手段,辅助科研数据分析,助力教学科研改革。
(四)优化管理效能。了解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、智能办公、决策支持等场景的应用,学习并掌握基础的智能办公技能,助力管理效率提升与数字化转型 。
(五)推动全员 AI 能力进阶。全面提升教职工 AI 素养,锻造 AI 思维能力,使每一位教职工能够在教育活动中灵活运用 AI理念分析和解决问题。
三、培训安排
“人工智能素养训练营”将按照基础能力、进阶能力、高阶能力分三期组织:基础班聚焦基于 DeepSeek 的各种 AI 工具基础使用,涵盖主流 AI 工具的功能介绍与操作指导;进阶班聚焦基于 DeepSeek 的 AI 助教、知识库构建及科研工具使用,介绍知识库构建、教学活动设计、个性化教学等,讲解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;高阶班聚焦基于 DeepSeek 的 API接口进行智能体开发,包括 API 接口应用、智能体环境搭建与开发、课程专属智能体等等。
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课程分为讲座和实操辅导两种类型。讲座主要由校外行业专家讲授,实操辅导主要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、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、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、信息化处等单位组织专业教师开展。为满足不同教职工的时间选择,训练营设置了较为充足的课程安排,每期 2 周课程,共 8 讲。教职工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相应班次及具体课程,每期完成 5 讲即可获得学校颁发的培训证书,有关参训情况将纳入教职工培训学时管理。
四、工作要求
(一)统一思想,高度重视。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职工人工智能培训工作,本次培训是学校 2025 年度教职工校级培训重点项目,对全面提升教职工 AI 应用水平,推动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具有重要作用。各部门主要负责人、教学科研单位党政负责人是教职工人工智能培训的第一责任人,要高度重视、认真组织安排本单位教职工有组织参训。教学科研单位要重点做好专任教师的培训,每场线下讲座组织本单位 5 名专任教师参训。
(二)校院协同,全员覆盖。教学科研单位要落实好校院两级培训机制,结合各自特色及实际需要,组织开展更具针对性的院级教职工人工智能培训项目,确保本学期全体教职工完成人工智能轮训。
(三)重在应用,抽查考核。全体教职工要积极主动参与校院两级人工智能培训,将所学知识切实应用到教学科研管理实际工作中。学校将阶段性总结各教学科研单位的培训组织情况,抽查考核教职工的人工智能学习成效,以督促广大教职工切实提升AI 应用能力,保障学习成果有效落地。
(联系人:袁芳、张磊;联系电话:010—65783202、65783946)
中共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
2025 年 3 月 22 日